复旦大学位于中国上海,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创建于1905年。学校原名“复旦公学”,取自《尚书大传》中的“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寓意“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象征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力更生和勤奋精神。1917年,学校更名为“复旦大学”,成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先驱之一。1952年,学校进行院系调整,苏、浙、皖、沪等地大批文理学科的专家学者调入复旦,复旦大学自此成为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全国重镇。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综合实力。
复旦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因省份、专业和年份而异。以2023年为例,部分专业在上海市的录取分数线如下: 法学:最高分680,最低分660,平均分670。 新闻传播学:最高分690,最低分670,平均分680。 化学工程与工艺:最高分700,最低分680,平均分690。 具体各省市、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可参考复旦大学本科招生网发布的最新信息。
复旦大学校名取自《尚书大传》之“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始创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1917年定名为复旦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目前,学校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2021年,学校20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比首轮增加3个入选学科。
目前,复旦大学有直属院(系)35个,附属医院18家(其中2家筹建)。学校设有本科专业80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7个(含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7个。在校普通本科生15303人,研究生36690人(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大陆港澳台生),学历留学生2535人。在校教学科研人员3621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59人,文科杰出教授1人,文科资深教授15人,获得各类国家级人才计划767人,占师资队伍比重近21%。
复旦大学拥有世界一流的办学声誉,全球声誉位居世界前50,位于中国内地前列;在全国第五轮一级学科评估中建设成效显著提升。文、社、理、工、医五大学科门类均有较高国际声誉,位居世界前100。学校共有20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率先启动建设全国首个“交叉学科”门类一级学科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13个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学校致力于以最佳状态持续稳定奉献文明进步,积极落实17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综合影响力位居世界高校前列,并在SDG7(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和SDG 8(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等领域中获得全球公认的突出性成就。在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中,61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建有上海数学中心、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现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野外观测台站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5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医学中心4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1个,创新引智基地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个,卫健委重点实验室9个,总后勤保障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22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4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5个;现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中国研究院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首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大学智库论坛”秘书处落户复旦。入选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高校。
近年来,复旦大学同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350多所大学和机构签订有合作协议,师生每年出国约8000人次,每年接受海外来访人员约5000人次,每年举办国际会议约100场。
学校共有邯郸、枫林、张江、江湾四个校区,占地总面积约241.0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45.44万平方米。
复旦大学每年面向全国各省市招生,涵盖工、理、管、文、法、经、哲、教育、医、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学校设有普通本科招生专业,涉及多个学科门类。招生计划和专业设置会根据教育部的政策和社会需求进行调整。考生可通过复旦大学本科招生网获取最新的招生简章和专业信息。
复旦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总数约6,000人,其中专任教师约3,000人。学校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师资队伍的结构明显改善,整体水平显著提高,队伍相对稳定,后备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已经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复旦大学每年根据各省市的招生计划和考生的高考成绩进行选拔。学校还设有多种奖学金和助学金政策,旨在鼓励优秀学生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具体的招生情况和政策请参考复旦大学本科招生网发布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