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创建于1980年,前身为浙江省机电高级职业学校。学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占地面积约1200亩,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和先进的实训基地,涵盖现代化机电一体化、人工智能、大数据、机械设计等多个领域。学校秉持“服务地方、产教融合、创新驱动”的办学理念,近年来不断强化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推动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逐年提高,深受用人单位青睐。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致力于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是浙江省内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镇之一。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录取分数线近年来相对稳定,但随着学校知名度的提升,部分热门专业的分数线有所上升。根据2023年的数据,浙江省内的理科最低录取分数为390分,文科最低录取分数为420分。对于一些热门专业,如智能制造、大数据技术等,分数线较高,通常会比一般专业高出10-20分。对于专科层次的招生,分数线通常较低,适合基础较弱但仍希望进入大学的考生。新学高考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参考学校历年录取分数线,合理拉开志愿梯度,确保安全录取。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于2024年经教育部同意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设立。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合作、服务”的办学理念,秉承“求实、求精、求新”校训,坚持以服务浙江制造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知识融通、技术精湛、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致力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2003年9月12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莅临学校考察指导,提出了“学院要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中心任务,努力办出特色,为我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的殷切希望。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从1952年创办浙江省杭州工人技术学校、1975年创办浙江机械工业学校、2002年成立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至今已有70余年办学历史。经过几代机电人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奋斗,学校现已成为国家“双高计划”A档学校、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浙江省高职重点建设校、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职分会会长单位。近年来,学校先后获评浙江省高职院校综合类考核和省委综合考核优秀。
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建有滨江和海宁两个校区,下设11个二级学院(部),现有全日制在籍在校生9724人,图书馆纸电图书近150万册。首批设置6个职业本科专业,开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28个高职专科专业。其中,教育部重点建设的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2个,教育部骨干专业7个,省优势特色专业12个,省名专业4个,专业建设水平名列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学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770余人,专任教师600余人,专任教师中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530余人,正高职称50余人、副高职称160余人,双师素质比例90%以上。建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支,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师团队1支,国家级教学团队1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1名,教育部职业院校名师培养计划入选者1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名,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5名,国家级技术能手5名,省级教师创新团队4支,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名,各项标志性成果名列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打造人才培养高地,把“专业知识扎实,技术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良”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特色。2015年起,学校与浙江科技学院联办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四年制专业。2020年起,学校与浙江科技学院、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联合开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等4个专业二年制本科(专升本)人才培养;与浙江理工大学签订合作培养协议合作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学校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2项;建有国家在线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13门。近年来,学生在各类技能比赛中获国家级、省级以上各类奖项700余项。毕业生技能等级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100%,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平均达98%以上。
学校建有“国家级示范性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工程规划项目智能制造及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业设计应用中心”“‘浙江智造’省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有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基地、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等6个浙江省“十三五”高职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和智能制造基地等3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牵头成立浙江省工业智能控制与应用产教融合联盟。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9万元,位于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系统构建应用技术研发体系,全面打造科研与技术创新高地,建有教育部“中小企业车间智能化改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低温流体装备研发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等高能级科研平台7个,打造“流体传输技术与机电系统创新团队”等高水平科研团队23支。近五年,学校承担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计划项目、浙江省制造业首台(套)等省部级重点项目30余项,承担企业技术服务项目800余项,服务金额超过1.7亿元,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中国产学研创新成果奖二等奖等科技成果奖7项,授权专利1202件,其中发明专利228件,转让633件,服务国家装备制造战略、推动区域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学校坚持育训并举,打造社会服务知名品牌。是浙江省最大的职业教育及中小学师资培训基地,浙江省应急厅许可项目门类最全的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培训单位。先后获评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训基地、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教育部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基地和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学校积极服务“一带一路”,打造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构建“国内专科文凭+国外高级文凭”双文凭、“国内专科文凭+国际职业证书”双证书模式,形成多国别、多专业、多模式的合作办学体系。建成“中英伦敦南岸数字化技术联合学院”、“浙江丝路学院(泰国罗勇)”、缅甸教育培训服务中心、“南非智能制造培训中心”、“一带一路”语言与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盾安教学点)等海外教学点。学校先后获评首批“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世界职教院校联盟(WFCP)“高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金奖。
立足新时代,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争创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为建设教育强国、制造强国做出更新更大贡献。
根据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2024年最新招生简章,学校开设了智能制造、机械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环境艺术设计等30多个专业,覆盖工学、管理学、艺术设计、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学校实行学分制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和项目导向学习,确保学生能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部分专业要求考生进行面试或技能测试,尤其是设计类和技术类专业,建议考生提前准备相关资料。学校每年都有定期的企业实习机会,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中许多教师具有企业实践背景,能够将最新的技术成果和行业需求带入课堂教学。学校目前有教职工约600人,其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超过35%,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为50%以上。学校积极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加强基础理论教学,还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场环境。通过与多家知名企业的合作,学校定期邀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参与讲座和课程讲授,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的专业视角和职业指导。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作为浙江省内知名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近几年招生规模持续扩大,主要面向浙江省内及部分周边省市招生。学校开设的专业覆盖工学、管理学、信息技术、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具有较高的就业率和良好的社会声誉。根据2023年招生计划,学校继续扩招人工智能、机电一体化、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方向的专业,着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新学高考建议成绩较好,特别是有志于在工学和信息技术类行业发展的考生,优先选择该校的热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