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职业技术大学,位于广西柳州市,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78年,前身为柳州市机械职工大学,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扩建,逐步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工、管、艺、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学校校园占地面积近1000亩,建有一流的教学楼、实验楼、实训基地和现代化学生宿舍。学校注重产学研合作,与广西及国内多个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形成了以工程应用技术为核心的特色学科群。柳州职业技术大学近年来在各类院校排名中稳步上升,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深受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柳州职业技术大学的录取分数线近年来相对稳定,但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部分热门专业的分数线略有上升。以2023年为例,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约为380分,文科最低录取分数在400分左右。部分热门专业如智能制造、机械设计与制造、土木工程等专业的分数线较高,通常会比学校的整体录取分数高出10-20分。对于报考专科的考生,学校的分数线通常低于本科专业。新学高考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考虑自己分数与目标专业之间的差距,合理选择志愿梯度。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是1998年全国首批国家批准成立的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办学底蕴深厚。学校先后由广西冶金工业职工大学、柳州市工业职工大学等8所学校历经两次合并而来。经过几代柳职人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奋斗,学校现已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恰佩克奖“中国高校产教融合50强”院校,是广西唯一荣登《2021年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报》“服务贡献典型学校”“资源建设优势学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四大榜单的学校。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青工技能鉴定示范单位(广西高校唯一)、全国首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全国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以“匠心文化”品牌项目获评为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学校。
学校区位优势突出,办学特色鲜明。学校坐落于西南工业重镇、中国距离东盟最近的工业城市、中国五大汽车城之一、“广西制造”的中心——柳州,共有社湾、官塘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900多亩。学校立足柳州、服务广西、面向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动服务“制造强国”“工业强桂”“柳州现代制造城”战略,秉承“让学生成为企业的首选”的使命和“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价值观,确立了“匠心柳职”文化品牌。学校厚植工业基因,聚焦广西和柳州市的汽车、机械等支柱产业,形成了“承工业底色、育大国工匠”的鲜明办学特色,成为职业赛道的领跑者。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培引并举”打造高水平团队。学校入选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典型案例,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育教学创新团队2个(含立项),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技能大师1名,教育部、人社部“双认证”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5人,“八桂名师”1人,广西教学名师6人,广西技术能手14人。近五年在岗教师(教师团队)荣获国家级人才奖励或荣誉共32项,其中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和三等奖3项。
学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设有机电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环境与食品工程学院、财经与物流管理学院、贸易与旅游管理学院、艺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共49个专业(不含专业方向),形成专业群12个。现有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重点专业14个,其中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6个、国家骨干专业6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专业2个、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1个、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2个、教育部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专业4个;“1+X”证书制度试点2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国家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规划教材17种,参与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6个,获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奖一等奖1项(广西唯一),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7项、自治区特等奖4项。各项标志性成果名列全国高职院校前列。
学校注重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坚持校企合作办学。按照生产车间与教室、学生与学徒、教师与师傅、 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实训设备设施与生产设备设施、作业与产品作品、教学与科研、育人与创收合一的“八合一”建设原则,与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实践平台20个,共建校内专业实训基地38个,其中,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15个,有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175个。荣获12项国家级实训条件建设项目成果,建成25个自治区级实训基地。
学校积极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坚持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学校围绕柳州支柱产业设置专业,布局专业集群发展。相继成立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柳州螺蛳粉等7个产业学院,与柳东新区联合组建协同创新研究院,引进和孵化18个创新创业团队,建成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1个,建成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广西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建成柳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组建“院士引领、博士担当、技术能手加持”的高水平研发队伍,开展金属3D打印、激光加工、高性能轻合金材料等方面的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技术人才培训。参与起草国家技术标准1项、地方标准9项,累计专利授权618项,专利转化45项,成为企业离不开的技术创新伙伴。
学校积极服务“一带一路”,打造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按照标准“引入—内化—实施—共享”的思路,形成政校行企“四方协同”,育训结合,助力企业全球发展的柳职国际化办学模式,伴随柳州支柱产业龙头企业 “走出去”,与柳工、上汽通用五菱等地方龙头企业联合构筑国际化发展共同体,培养国际化人才,建成16个国际工匠学院,向全球累计共享标准61个,教材20本。贡献了教随产出、产教同行的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柳职方案。
学校育人成效明显,社会声誉斐然。连续23年被评为“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生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1项(广西唯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4项,国家级技能大赛269项。优秀毕业生中,荣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巾帼英雄5人,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广西五一劳动奖章11人等一大批典型的优秀学子,他们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贡献着柳职学子的智慧,为学校赢得了良好声誉。
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柳职人坚守着立德树人的初心,将继续高质量完成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高水平服务国家制造业发展战略,力争实现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迈上新台阶,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水平职业教育,为全面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书写柳职精彩新篇章!
根据柳州职业技术大学2024年最新的招生简章,学校提供包括机械工程、电子信息、自动化、土木工程、环境艺术设计等在内的多个本科及专科专业。学校采用学分制管理,设有灵活的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项目,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除了常规的高考招生,学校还通过面试和职业技能测试进行选拔,确保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未来职业发展紧密契合。新学高考建议考生在报考前详细了解各专业的培养方案与就业前景,确保选择最符合个人兴趣与发展方向的专业。
柳州职业技术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许多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还具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学校现有教职工约8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超过40%,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到55%以上。学校还通过引进企业专家和行业技术大咖,为学生提供更加接地气、前沿的技术支持。多年来,柳州职业技术大学的师资队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并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形成了独特优势。
柳州职业技术大学是广西区内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近年来招生规模稳步增长,面向全国多个省市进行招生。学校的招生专业涵盖了工学、管理学、艺术设计、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培养的毕业生在各大行业中具有较高的竞争力。根据2023年的招生计划,学校重点招收机械、电子、信息技术、土木工程等专业方向的考生,特别是智能制造、数字技术、智能建造等新兴领域专业。对于成绩处于本科批次线边缘的考生,柳州职业技术大学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选择。新学高考建议希望报考工科及技术类专业的学生,将该校作为一个优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