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49年,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管艺协调发展的应用型高等院校。学校占地面积约1300亩,设有多个教学楼、实验楼、实训基地,教学设施完善。学校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与全国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校中有企、企中有校”的特色。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且许多毕业生进入了大中型企业,取得了良好的职业发展。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黑龙江省内职业教育的重要支柱。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的录取分数线近年来稳步上升。根据2023年的数据,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约为380分,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约为400分。部分热门专业如智能制造、汽车工程等,录取分数通常高于其他专业10-20分。学校的专科专业相对较低,适合基础稍弱但有志于进入大学的考生。新学高考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参考近年录取分数线并结合个人实际成绩,合理规划志愿,确保能够进入理想的专业。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是哈尔滨市政府主办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可追溯至1956年成立的哈尔滨市商业职校。自2002年起,学院由原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哈尔滨市建设职工大学、哈尔滨市财贸职工大学、哈尔滨市职工轻工学院、哈尔滨市科技职工大学、哈尔滨市机电职工大学、哈尔滨机电工程学校、哈尔滨市职工医学院等八所院校合并组建而成。
学院现有总院、学府、新阳、景阳四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835亩,校舍建筑面积41.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2.1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15亿元。建有校内实训基地(室)285个,实训教学总面积37956平方米。现有纸质图书84.2万册、电子图书147.2万册,生均116册。在籍学生12188人,专任教师689人。
学院树立“组合创新、多元共享、融合发展”的办学理念,精准对接地方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和健康、养老等民生领域的需求,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现代服务学院、会计金融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与应急管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汽车学院、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院、社会服务学院、创业学院、博观航空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建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 2 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新能源汽车类、新一代信息技术类等6个省首轮“双高”项目高水平专业集群,智能装备制造、电子商务、生态康养护理等3个省二轮“双高”项目高水平专业群,辐射带动 50个专业协调发展。开设 “高本贯通”专业 4 个,“中高职贯通”专业 21 个。学院建设国家级专业项目22项,建设省级专业项目15项,开展国际认证专业21个,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35个,金平果中国高职院校各专业竞争力排行榜收录专业17个。
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现有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2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3人、黄炎培优秀理论研究奖1人,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1人;有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代学徒制委员会委员等26人,省级专业及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委员38名;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教学新秀、教学能手25人;市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名。建设特色“三体型”教师团队50个、组建特色“教授团队”22支。获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支、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支、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2支、市级重点领军人才梯队2个、市级领军人才梯队1个。建立校企“双带头人、双骨干教师、双向培养、双向聘任”机制,聘请院士林尚杨、大国工匠高凤林等253名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现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29门、校级在线精品课程64门;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2门;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63项;校企合作累计开发 8 批专业核心课程共202门,出版工学结合教材180 余部;开发《机电一体化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等工业汉语教材5部,输出《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入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1部,荣获首届黑龙江省首届教材建设奖6 部。数字教学资源总量超过 2000G;获批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
学院构建“一体两翼”发展格局,积极建设综合性、开放式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牵头组建的哈尔滨职业教育集团入选第一批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政行企校研多元协同,科学组合各领域办学要素,形成专业群核心竞争优势。建设智能装备制造、智能对俄跨境电商物流、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技术、智能建筑、新中式家具智能制造等6个智能教学工场;创建产业学院9个、创新学院5个、校企协同创新中心6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3个、专业大师工作室及企业工作室6个。“两翼”是指在景阳校区建设创新工场,打造氧与健康研发中心,以高新技术研发与转化引领提升科研水平,打造网红产业学院,开展职业网红培训,规范网红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学府校区建设创业工场,支持大学生创业,孵化高新技术企业。
学院涵育发展“躬耕寒地、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校园文化,坚持“三原色”文化底色教育,将红色艰苦创业精神、绿色发展与低碳循环、蓝色人工智能理念、知识、技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爱家乡、爱岗位、肯于艰苦创业,具有较高人工智能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匹配度达 90%,近三年为社会输送优质高职毕业生 10288人,每年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精准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3000余人,成为全省重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第三方满意度调研报告,在校学生满意度达 98.2%,教职工满意度达 98.22%,毕业生满意度达 97.21%,家长满意度达 98.3%。
学院坚持职业教育国际化。成立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装备制造哈职分院和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萨哈林分院。自主研制《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获批赞比亚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建设中俄职业教育联盟,推进职业教育向北发展。
学院深耕寒地黑土,团结进取,勇攀高峰,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为主,涵盖理、工、经、管、艺、医等学科门类的省内知名综合性职业院校,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优秀单位,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立项建设单位。12次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资源”“服务贡献”“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产教融合”“国际影响力”“世界竞争力”“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职业院校治理体系建设优秀案例”等 50 强单位,是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教育部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基地、现代学徒制第一批试点单位、国家级政府主导型双创实践育人基地、国家级职业教育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资源库建设单位、全国职业院校首批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单位、首批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教育部首批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单位、国家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获评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权威评价机构“金平果”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排名第29名,省内第1名,跻身全国五星级高等职业院校行列。2022年,学院被列入省“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建设哈尔滨职业技术大学。
新征程,新伟业,学院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的部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向着建设以工为主、融合发展,以现代化生态食品前沿技术服务黑龙江农业大省发展的综合性现代职业本科大学的发展目标坚实迈进。
根据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招生简章,学校提供了多个本科及专科专业,涵盖机械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汽车工程、环境艺术设计、电子商务等方向。学校实施学分制教学,提供灵活的课程选择,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部分专业要求考生进行面试或技能测试,尤其是设计类、技术类专业。学校的课程安排灵活,能满足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之间找到平衡。新学高考建议考生在报考时,了解学校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就业方向及未来发展趋势,科学合理地选择志愿。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现有教职工近800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约40%,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超过60%。学校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许多教师拥有丰富的行业背景,能够将行业前沿技术和实践经验融入教学之中。学校还与黑龙江省及全国的多家企业和行业协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授,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指导。通过这些多元化的师资力量,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平台。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是黑龙江省内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近年来学校的招生规模持续扩大,面向全国多个省市进行招生。学校开设的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艺术设计、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重点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根据2023年招生数据,学校的机械、电子、计算机等专业较为热门,尤其在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方向,学校具备较强的学科优势。新学高考建议成绩处于本科线附近、对工科或信息技术类专业有兴趣的考生,优先考虑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